当宦官成为弃子,不需要制衡朝臣的时候,说明这位皇帝已经建立起足够的心腹组织、或者有摆布朝中势力彼此倾轧的能力。
有郑玉衡全心辅佐的孟诚,似乎已经勉强达到这条合格线了。
十月二十八,初雪。
慕雪华去凤藻宫探望皇后,抱着小世子,两个对小孩儿有耐心和充足母爱的人碰到一起,自然一见如故,感情日渐升温。
董灵鹫伸手将皇帝看完、仍觉得需要请示的折子拿过来,手一拢,薄薄的两本。她正看瑞雪和赵清两人射覆,被这事儿打断,嘴边的提示都忽而忘了。
“你们继续,”董灵鹫让两人不必停下来,就坐在暖炉边,没有回案前去,她展开了奏折扫了几眼,一件事是她北征前说过的通海之事,将大殷的商品销售到海外去,前几年的小宗贸易已经证实了此法有利可图。再派人从海外诸国带回他们的特产,若有合用的,引入大殷民间……这算是好事,没有不批准的。只是户部的钱粮不够,前期对商船的投入耗资甚巨,又在北伐之后不久,才有了难处。
小皇帝参考了郑钧之的意见,并不想听从户部的看法加征税款,而是想开放一批大殷向民间的借债——即国家作为靠山,以此信用来向民间地方的豪商富绅筹集钱款,等到了期限,再多加归还给他们一部分财产。
董灵鹫见他写得详细,点了点头,递给一旁的侍书女史,道:“没什么不好的,就这么办,只有一点,要抑制底下的官商勾结。”
“是。”侍书女史挽袖提笔,将这个意思修饰一番,落在纸面上。
第二本展开,倒是挺有意思,是请求皇帝选秀的奏折。小皇帝驳回了,看字迹,连朱批都是自己亲自写的,就几个字,写得是“操心太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