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躲进华山不出来,但高景飞对人间的情况也是颇为了解的,除了师兄弟们下山带回的消息之外,他还有皇帝与魏忠贤那边的渠道,每隔一个月京城就会派锦衣卫送来一份情报到华山上来,也让高景飞能够大事不落的得知大明朝廷的一些内幕。
不出意料,就在他离开京师回山的第二年,也就是天启六年,历史上记录了浓重一笔的、堪称影响大明和后金两个朝代大局的“宁远大捷”,就依旧如同历史上一样的发生了。
事实证明高景飞当初给皇帝和魏忠贤两人的评语说的很准确。
因为孙承宗没如历史上一样下台,那位圆都都没当上经略,依旧在镇守宁远,只是他虽然嘴炮犀利,真正面对后金开战时却又表现拉胯,面对后金号称十万大军大举来攻时他色厉内荏,选择了闭守城池,畏惧不战。
反倒是城头的红夷大炮连发几轮,侥幸擦中了三里外扎营的后金阵营,仅仅死了几个阿哈,却让袁某人沾沾自得,大肆宣扬后金老奴是怕了他袁某人的威风,才会当场后退五里重新扎营。
可这红夷大炮明明乃是徐光启、孙元化师徒等见识到西方火炮力量的大明有志之士想方设法搞来并进献给朝廷的,并且宁远的炮台包括火炮的运输安置都是人家孙元化一手操持,他却把功劳都安在了自己身上。
何等的恬不知耻?
而当日后金大部队灵活转移的去往辽东防线其它地方,只留下一支偏师的时候,他袁某人又蠢蠢欲动,不顾手下将领这明显可能是后金诱敌的提醒劝谏,强行派兵出城捡便宜,结果被埋伏的后金骑兵杀得大败亏输,虽然没有如历史上宁远之战损失三万兵马之多那么惨重,但此次明军也加起来伤亡一万两千有余,还连累了觉华岛的水师。
高景飞因为有着历史教训,特别在觉华岛防线设立了四座石头堡垒,用于防卫后金渡河,又能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