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虑偏偏没法子与人讲。实是她这等防备与你讲了,别人也只会认为她多想。奈何从皇帝如今的态度上看,皇后从来不觉得她是想多了。
乾元三十七年,秋。
宁藩得到消息,皇帝的旨意。对宁王是嘉奖。同时,也是册封宁藩的嫡长孙司马暻册为世孙。皇帝口喻,让世孙留在宁藩孝顺长辈,不必进京都进学。
宁王、宁王妃诸人自然是谢恩。
要论世子妃司徒滢滢的心情,她是轻松下来。长子被册封为世孙,这是宁王上书奏章时,顺带的一笔。皇帝那儿没同意长孙进京都,同时也有安慰下来,就是同时册封世孙。
对于司徒滢滢而言,世孙一册立,这便是嫡长子司马暻的未来便是明晃晃的定下来。这代表着儿子是未来的宁藩继承人一事,再无半分的争议。
乾元三十七年。
天下太平,诸事皆顺。当然,朝廷传下恩旨,来年永庆元年,皇帝加恩科。
京都内城,司徒家。
杜绵绵知道外孙不会进京都后,她莫名松一口气。实在是皇宫那地方,在杜绵绵的眼中威信太重。真是一个虎狼之地,要噬人的。
在杜绵绵的眼中,孙儿自然还是待在亲娘的跟前最好。有亲娘护着。
“朝廷回恩科,我得着朱家二房的消息。铭哥儿会参加明年的恩科。”杜绵绵与丈夫谈一谈外孙不会进京都的事情后。杜绵绵说到朱家的消息。
“此是好事。铭哥儿下场一试,万一中了,也便是朱家之福。”司徒弘光倒是为侄孙高兴的。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