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便拿着吧。”双眼却仿佛黏在了那指掌之间,只恨不得九哥如今抚摩的是自己。
谢翊将那玉猫儿放在掌中滚了滚,刚想要说话,却忽然听到旁边的抄书厅里有个书生大声再说话:“那庄之湛,长辈命其死谏不遵,反卖亲求荣,苟全于权贵之下,我若是他,早就羞死了,如何还敢苟活于世上,苟全于士林之中!”
“此事倒只是道听途说,临海侯一面之辞,未必为真,不可如此武断下断语。”
“此事十之八九是真了,在场的同乡说那庄之湛的叔父面如土色,拔腿就要跑,恐怕逼死谏一事是有,但庄之湛必然还活着,而且还投靠了临海侯,临海侯命人捉拿那庄家人,还不是有恃无恐?这事往大了说是欺君罔上,往小了说也是欺世盗名。”
“我看庄家虽然操之过急了些,但也有道理。如今……朝廷一意孤行要兴办新学,长此以往,举业一道必荒疏,人人都急功近利,去求那技巧之道,幸进之法。我等寒窗苦读,尚且比不上工匠女子。此事若有个有分量的臣子来死谏,这也是应有之义。可惜庄之湛贪生怕死,竟失了大节。本来族中长辈有命,这是见识高远,千秋青史留名之举啊!”
“也未必是庄之湛,如今尚且还未见到庄之湛本人出现。之前庄家报官说是被火器炸开院墙深夜掳走,恐怕是真被掳走呢?人不在,什么都是临海侯说了,他如今权势煊赫,武官这边声势浩大,那还不是说什么就是什么了。三人捉去京兆府,只怕不是也要被硬扣上是了。庄家三人逃走,也是情之不敌对方之势,自然是能先谋后路了。”
“如何忽然这临海侯就仿佛得了势一般如日中天的?都说今上一贯圣明务实,极尊崇儒道的,平日不喜张扬跋扈之人,如何这样看重那临海侯,着实令人想不通。”
“不是说擅辞令,又有经营之术吗?”
“呵呵,他才二十多岁,怎能撑起偌大产业,无非都是朝廷以他之名罢了。依我看,前些年远征新罗,库款困乏。这连年也总是这里蝗灾那里水灾的,朝廷自然要整顿度支了。”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