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楚名棠和郭怀在朝中,朕便放心多了」楚琳流泪拜道:「多谢皇上」
····第二天早朝,赵王看着殿下众臣,说道:「众卿家,吏部张尚书前日病逝,兵部王老侯爷年事已高准备辞去尚书一职,这两部不可一日无人哪」相国方令信早已想让族弟方令明任兵部尚书一职,听赵王提起,快步上前道:「臣举荐……」赵王摆了摆手道:「相国不用着急,朕已定下人选,相信相国所荐之人会与朕所定是一样的」「传旨,封平原群太守楚名棠任吏部尚书,北疆大营统领郭怀为兵部尚书,两人火速赴京上任」此言一出,朝堂顿时一片喧哗。
北赵太祖平定北方后,对先朝的官制进行了大幅度改革,将之前的太傅和三公改为「三相」,即相国、太尉、司徒,取消尚书台,将之按职能一分为六,即兵、吏、民、刑、礼、工六部,各部主官为尚书,下设四侍郎、二十四令吏,其余官职变动不大。
地方官职取消州,改设郡、府、县,中、小郡则只设郡、县。
军队主要设北疆、西线、南线三大营,几乎聚集了赵国八成兵力,最高长官为统领,下辖两副统领、前后左右四将军、十数名偏将、校尉、都尉,各郡驻军亦设大营,最高职为参将,按各地所处分属于三大营管辖。
而在朝中,「三相」除相国为百官之首外,太尉、司徒虽名为分管六部,却无多少实权,而真正处理事务的是各部尚书,权力极大。
历年来各部尚书宁在尚书位上退隐,也不愿为太尉、司徒。
楚名棠和郭怀都末到四十岁,在朝中资历不深,听皇上下此旨意,殿下顿时一片喧哗,有四五位大臣同时出列反对。
方令信看了眼站在对面的刑部尚书楚名亭,默默地退了下去。
皇上居然没有与他和吏部商议就徒然下此旨意,看来他是心意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