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紧绷的表情变得懈怠,随即大笑起来,心想黄口小儿便是黄口小儿,还是得靠郑氏:“突厥远在天山以北,还被征虏将军王桓挡在隋郡之外,相隔数千里,如何能来取建邺?便是突厥铁骑踏破阳关,驿户骑五百里快马,短短三日就能收到消息,怎会像现在这般毫无平静?且天下有六百八十郡,一千五百二十四县,郡县便有两千两百有四,而建邺与隋郡中间横隔着的是三百郡,又有守军,突厥要到建邺,绝非易事,又怎会半点战火都没有。”
郑彧素来便不信上元郡等地方出现的异常是突厥人所为,劝诫道:“陛下莫要中圈套,想必就是李乙放出来扰乱人心的,要趁乱回到建邺,夺回帝位。”
李毓最烦的便是旁人这副自以为是的说教嘴脸,只是对这番有条而不紊的披肝沥胆之言,倒是也认真听进去几分,但他心中也仍还有疑虑:“王桓?舅父莫要忘了,其子王烹虽写了篇文书指认李乙谋反,但这位征虏将军可没有半点表示,听在西北的那几个族叔说,王桓在得知王烹、林从安背主后,还怒骂林从安,由此可知王桓心里还是支持李乙的,要是李乙寻他帮忙,未必就不会答应,配合李乙放突厥人从隋郡入本朝国土。”
他谨慎的说道:“《周易》有言‘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不论真假,都绝不能懈驰,建邺必须守住,光靠禁卫和金吾卫还不够,十日前我就已下发诏令去往西南、北方、南方的几大军营,要他们迅速调兵来建邺。”
伴君多年,郑彧也懂得适可而止,不再多说。
不多时,尚书省新任的右仆射便送来函封,见李毓不接,瞬间回过味来,主动承担起报信的事,看过一遍后,再说:“镇守北边军营的将军说在此时刻,他们更要守防北方边疆不被回纥、犬戎偷袭,难以抽调兵力来护卫建邺。”
舅甥二人还来不及就此参议。
昨日派去王宣在建邺城外所居住别庄的内侍也回到兰台宫,提前便将腰弓成了个直角,低眉顺眼的进殿,唯唯否否禀道:“我到别庄时,王侍中穿蓑戴笠,正坐在亭中垂钓,得知陛下派我前去的用意后,说...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