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前进人民公社的一个农场里,学校还派了两个‘带队干部’去专门管理这些知青。
当然,如果没有幕后交易,前进公社是不会同意接受这些知青的。
这次交易的内容是,学校向前进公社提供了不少物质上的帮助(包括农药,化肥,布匹,等等农村里稀缺的物资),换来的是前进公社的领导对学校的这些教职工子弟们的特殊照顾。
其实这个办法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柳侠惠根据他后世的阅历,让他爸爸去向学校的领导们建议的。
因为上几届的知青下乡后问题很多,学校的教职工们极不满意,经常找领导们吵闹,要求解决问题。
学校的领导们听了柳俊杰的这个建议后,认为很不错,马上就开始实行了。
这八十多个知青并不全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大约有二十多人是前两届的知青,这次学校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将他们都集中起来重新安置。
这样的安置比原来单纯的‘插队落户’要好多了。
首先是农场的住房的条件好多了,而且农场有自己的食堂,解决了不会做饭的知青们的吃饭的问题。
从前的知青直接落户到生产队后,因为没有地方住,不少人要么住到当地农民的家中,要么住在容易漏雨的茅草房里。
大部分的知青都不会用柴火做饭,也不懂怎么上山上砍柴,经常吃夹生饭。
男知青还比较能适应一些,女知青就更惨了,她们不但吃饭成问题,就连上厕所洗澡换衣服也成了大问题。
另外,把知青们集中在一起劳动,出了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