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路。
嘉宾柯柯:我不同意你们的说法。
主持人:噢噢噢,来了来了,我还担心我们的话题太无聊,柯柯睡着了。好,现在把话筒给你,请开始你的表演。你的看法是什么?
嘉宾柯柯:我认为什么科学的春天科技园年之类的,实在是言过其实。包括大家刚才讲的全民投身到科学研究这些工作都来,其实在五六十年代,人民公社时期,尤其是知青下放之后,就已经普遍存在了。比方说公社工厂办大学,再比方说,很多生产队都有自己的技术员,不仅仅是从上级单位领种子、农药、化肥这些。他们真的承担农业生产的技术指导工作。像是做654菌肥,做糖化饲料,都是日常。她们当中还有很多人从农业学校、农业研究所拿了自己开始做各种粮食的杂交实验,最常见的是小麦。我们家乡那边有种小麦,耐旱抗盐碱能力很强,就是下放知青当了生产队的技术员之后,持续的整整10来年时间,不停地试验筛选再种植再选种,最终筛选出来的。那个小麦磨出来的面粉口感特别好,在我家乡大面积种植,适应性很强。1978年知青大回城的时候,他获得了招工的机会,可以回大城市。但因为他的杂交小麦工作正到关键时期,他舍不得放下农村的事业,硬是咬牙坚持留守农村。又干了整整5年,才算把这工作告一段落,然后去考了研究生。毕业之后,他拒绝了外国公司的offer,重新返回我们家乡,去农科站工作,开始推广小麦品种。我们家所在的生产队,当年种了这个新品种,平均亩产增收了500斤,当时都轰动了。我觉得说80年代是科技元年,那完全不尊重前辈们的付出。无论是两弹一星还是其他的牛胰岛素以及青蒿素这些,都是80年代之前就出了成果的。也都可以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嘉宾秋秋:这个,我赞同。那你得承认,在此之前你说的那些,那个年代的工厂大学我不知道。但公社大学我是知道的。我堂舅,也就是我堂爷爷家的儿子,当时被选去了。但说实在的,他并没学到什么实在的东西,因为老师本来水平就不高。教人喊口号倒是挺厉害的,但口号不能当饭吃。两年公社大学一上完,我那堂舅变得夸夸其谈,而且不愿意劳动了。我堂爷爷说他打他,他就穿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