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嘉宾小航:其实我想过一个问题,苏联之所以解体,关键问题还是粮食危机。在危机爆发之前,它通过输出石油和天然气获得了大量美金,以此来维持人民的生活。经济危机一爆发,老百姓没饭吃了,排长队去买面包,积压下来的负面情绪自然也就膨胀了。那也是国家产业结构出现的问题,为了应对军备战争,民用生产物资被压制了。如果他们的生产力水平足够发达的话,能够保证老百姓有饭吃,也许苏联就不会解体。
嘉宾秋秋:但有另外一个可能,就是说苏联变成人口负增长的国家。
主持人:为什么?不是说已经吃饱了吗,应该不至于到饿死人的地步。
嘉宾秋秋:我的意思是当生产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即便是最底层的老百姓也有一口饭吃,饿死那情况的确基本不存在。但并不意味着这个社会是健康的。以前,因为生产力的水平限制,老百姓活不下去的标准就是没饭吃要饿死了,与其坐着等死不如直接造反,彻底推翻这个政权。可当饿不死,但又觉得活的没质量,对前途对未来都没期待的时候,那么大家的应对或者说抗议方式就是不生了。活是能活着,还不到自己想寻死的地步,但基本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也重复这种生活。大家都不愿意生了,自然就人口负增长。长期持续下去,国家也会消失。
嘉宾柯柯:你们不要跑题,我觉得你们对苏联的评价太过于负面。要知道,苏联很多官员离世的时候,他们的财产少的可怜,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嘉宾小瑞:虽然你没点名,那我大概知道你的意思。我认为遗产少并不能证明他们的生活就跟普通老百姓一样简朴。很简单,他们住的是国家的房子,用的是国家的车子,吃的喝的用的都是国家供给,根本不用他们掏钱啊。他们的确没有这些财产的所有权,但他们享受着使用权。发给他们住的别墅,发给他们用的车子,配给他们的专门服务团队名义上都不是他们的私人财产,可这又怎么样了?普通老百姓能享有这些官员享有的一切吗?说个不好听的,财产所有权不再他们手上还为他们省了好多事呢,甚至连小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5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