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的意思是什么?”
“就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出国的打算。”
方女士的笑容愈发舒展:“也就是说,你们今后还是会考虑出国的。”
田蓝实话实说:“看情况是否需要。我们不会保持无畏的高傲,如果有先进的技术需要我们学习,那我们可以低下头,哪怕是被嘲笑,被轻视,也会拼命地学。不管国内还是国外,以实际需要为准。”
方女士扯了扯嘴角,到底没说什么。
田蓝又认真道:“我想纠正您的一个认知,就是关于知青大下放的问题。它有深刻的历史背景,是依据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决定,不能用愚蠢两个字盖棺定论。
如果你了解这一段历史,应该会发现,它和三线建设几乎是同步的。而三线建设,是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简单点儿讲,就是将大城市里的工业搬迁到农村偏远地区去。
即便是不研究经济的人也明白,这么做,成本高,效益低,产能也会大幅度减少,实际上是种倒退。
我们这种外行都能看明白的人,难道我们中央不知道吗?论起搞经济建设,我党从来没有差过。
可为什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因为国际局势逼得我们不得不这样做。从60年代中期开始,中苏关系持续恶化,中美又局势紧张。我们说备战备荒,不是喊口号,我们是真的做好了准备打仗。不管是美国的原子.弹还是苏联的核.弹头,一旦飞过来,我们做好了全面开战的准备。工厂、科研机构还有大专院校都在搬迁,不是吃饱了撑的,闲着没事瞎折腾,而是为了预备战争一旦打响,可以保存我们民族的希望。
大批知青下放,城市人口向农村疏散,也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