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厂子,叫她侄女的婆家都高看一眼。能买到好东西不仅证明有钱还代表有能耐。
田蓝原本想多送她家一点,糖坊和酒坊能开起来, 大队会计没少出力。
可一听说是办喜事, 田蓝就不能开这个口了,人家要的量大呀, 她哪里送得起。不过卖什么价格, 她还真不知道。
最后还是陈立恒按照县城供销社卖的什锦糖1块2一斤的价格为标准, 将他们的爆玉米花花生糖也定价1块2。
虽然价格不便宜,但他们不要票啊。只要你掏钱,你全部包圆都没问题。
秀秀娘当场拍板,直接称走了10斤玉米花生糖。
不过就是12块钱嘛,今年冬天她家没少挣钱,掏得起。
她一打头阵,其他人家跟着动手。
说起来,今年家家户户的日子过得都不赖哩。最不成样子的人家,腊月里也有好几十块钱的紧张。现在,10斤糖太夸张,称个斤把二斤糖,让孩子们过过瘾,那还是可以的。
如果仅仅是整个赵家沟大队的人心动,那田蓝和陈立恒还能勉强供应大家的需求。
可过年是走亲访友的好时节呀,原本因为交通不方便所以信息流通极为艰难的社员们一拜年,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了。他们赵家沟大队的知青点不仅卖酒卖糖稀,还卖香喷喷的花生糖呢。
大过年的,孩子们手上多多少少有些压岁钱。他们是第二波主动找上门的客人。
这时代人普遍经济条件不好,小孩能拿到的压岁钱也有限。他们当然不会一斤斤的称糖,而是要一块块的买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