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永刻陈人心中。”
“陈人必不敢忘!”
叶舟看着他,他没有再说话,而是望向窗外。
原来已经入秋了。
第124章
叶舟给陈侯的科举制度是武则天改良过后的。
在武则天以前,科举是重明经轻诗经,而明经科对于寒门贫家子弟而言根本无力跟世家子弟竞争,他们家境不好,没那么多钱买书,于是世家和寒门之间依旧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直到武则天改良科举,开始提升诗经课的地位,这种情况才开始改善。
比起明经科,诗经需要的是灵感灵光和才华。
哪怕是贫家子弟,他若有才,能作出好诗,也能出头。
而且武则天还很有点“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意思,只要你觉得你有本事,那你就能去当官,干得好有赏,干不好就请下来,后头有的是人排队。
她建造了一个以国为单位的人才库,李隆基时期不少重臣,都是她当年挖掘出来的。
也是在她任上,诞生了无数才华斐然的诗人。
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当个读书人是件非常幸福的事,就算不能当官,也能靠教书养家糊口。
还有殿试,在她之前李世民虽然也曾在考试时进去殿内,但他不是次次都去,也不成体系,所以历史学家们都认为,殿试是从武则天开始有了体系和规则。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