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来惭愧,他苦读诗书,一心抱国,最后却差点做出了通、敌、卖、国的荒唐事。
说起来,他趟上这遭浑水完全是拜方大将军所赐,一步一步诱导他,让他退无可退,无可奈何,只能和方大将军一起同流合污。
云洲临近海岸,常年受倭.寇侵扰,每年都有许多云洲士兵死在战争之中。云县令初来云洲,看着海岸的战士们每日辛苦训练,每当倭.寇来侵就会死伤惨重,极其不忍。
就想到了一个法子,跟倭.寇谈判,两方寻求个和解的方案初来。想着倭.寇们月月年年来打,双方都伤亡这么多人,他们也抢不走多少东西,不如他每年给他们几千两银子和一些粮食,两边就此停战。
两边都是划算的。
云县令想的很简单,做着简单的算术题,每年朝廷加上云洲自己在海军的投入上不下十几万两银子,如果只拨出这其中的一小部分,就能换来海岸的和平,这多划算啊,而且还不用死人。
倭.寇首领一收到来信高兴坏了,本来他们攻打大安就是胜负各半,每次出兵都不能保证是胜是败,就算胜利了也会死很多人,还不一定能抢到多少东西。云洲新来的这个县令有点意思,一上来就送他们这么个大礼,让他们一个兵都不出就能拿到那么多好东西,哪儿有不答应的道理。
于是双方在愉悦的场合下签订了契约,云洲出资,双方停战,两相太平。
开始的两年双方都很满意,到了第三年倭.寇开始作妖了,开始不满了,开始嫌弃云洲给的银子少了,开始变本加厉的索要财物了。
第三年,第四年……倭.寇们的胃口越来越大,要的东西一年比一年多,直到云县令受不住了,简单的数学题做不下去了,不划算了,亏本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