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多丢人。得亏他不用上朝,不然像袁居这样说话不留情面的恐怕能当着他的面讽刺一二。除了和南安府一气连枝的那几家,当时还真没人愿意替他们求情。
西宁王和他的同党大约太瞧得起昌平公主了,竟然会以为皇帝虽然不喜他们,却还没到提防的程度。哪里猜得到,皇帝一早就看他们不顺眼,早就布置了人手等着揪他们小辫子呢?南安府是压根没有收到邀请, 北静王则是没答应:这位年轻的郡王一向小心谨慎,又有些自私, 结交朋友只会做表面功夫,从不给实际好处,这点私心倒是救了他一命。可惜他特权惯了, 多半也没把西宁王这事儿看得多严重, 还心不在焉地替他保守秘密,昨儿个在宫里留宿的权臣里, 他是唯一一个没经历大清早的“托孤”的——袁居抓完人后连夜进宫亲自审的, 给足这位郡王爷面子了, 只是刚刚, 太子吩咐“别出人命”的时候, 也没记着多说一句要不要给北静王什么特殊待遇。
云嵩被俘后, 皇帝做了一晚兵败如山倒、城门被破的噩梦,待醒来后,同刘遇道:“有些事不能只按常理来看的,王子腾管了这么多年的军官调任,恐怕早就把这些将领们管得生锈了。真打起仗来,可不是我们算算两边兵力悬殊,算出来的结果就一定会实现的。千军易得,良将难求,不管他们之前是向着谁的,都得是能打胜仗的才行。得找个法子,让他们练练兵才是。”
本来还在愁怎么练兵才好,西宁王送上门来了。他在政治上蠢笨得一眼就看得穿,但当年还颇有几分打仗的才干。
林征、还有另外几位提前出发的年轻的将领,他们不是去挣功劳的,是去锻炼自己的。这批武将是皇帝亲自主持的武举比试里精挑细选出的,武艺、兵法、心志都经过了重重筛选,都说那年武举比科举考试都要万里挑一,也实在是没有办法——还是那句话,千军易得,良将难求,那是第一次武举,全国习武之人蜂拥而至,也才考出了这么几个人,再后来的几次,连武状元都不敌那一年的第十名的素养了。别人只看到林征、云渡这种家世显赫的平步青云,却不知道那一届的几个“武进士”,其实都在各地历练过,按表现稳步擢升了。
也就云渡,不进反退,当年放不下京城的安逸和“人脉”,表面上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