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己小心谨慎,也会有令人不悦的争端出来。父皇就这么不计较?忠顺王又会不会小心过了头,反而耽误了事?只是他在脑子里转了几圈,还是没想出合适的人选来。忠顺王当年被上皇偏爱也不是没有道理,在上皇仅剩的几个儿子里,他确实算得上是能干的了。
“宣忠顺王。”皇帝已经拿定了主意,对刘遇道,“朕做孤家寡人不要紧,得给你留几个能用的,保你的名声。”
第128章 第128章
忠顺王本就善于揣摩帝心, 尤其最近小心了这么久,忽然得了差事, 不敢马虎,仔细一想, 便猜出了皇帝派他做这事的用意。个中尺度, 需得他自己把握。这事委实有些棘手, 若是办得不好, 搞不好会被旧账新账一起算。他头疼地出了养心殿,看见了林征,忽的也就想开了。现在上皇已经没了, 京内外大权尽在皇帝手中,如果皇帝真打算对他秋后算账, 哪里是他闭门不出就能躲得掉的, 倒不如办得好看些,叫人挑不出错来。
都察院起初是皇帝留给他儿子把握朝堂上的言论的, 刘遇的舅舅、表兄、老师都曾在都察院任职, 如今却变得杂乱不堪。想也知道那位溺爱长子的天子会为此大发雷霆,如果按照原来上皇那时候的规矩, 把这事掩过去,随便逮个小错处发落了,弄个表面太平那等皇上腾出手来, 亲自处理这事后,他就成了彻头彻尾的废物,可能此生都没有起复的可能了, 只能待在忠顺王府里,做个空有爵位、实际上只得任人摆布的闲散王爷。
也许忠敬王他们觉得这样没什么不好,但那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没什么本事,否则上皇也不会在义忠太子、忠定王都没了以后,选中当时平平无奇的当今圣上交付皇位——他儿子虽多,能用的也就那几个罢了,到底还是要对祖宗留下的江山社稷负起责任来,就是要选个傀儡,也不能真的选个无用之人。忠顺王却不是个甘心浑浑噩噩地过日子的人,若不是知道实力差距,他肯定是要争一争那个皇位的,怪只怪他年纪太小,义忠和忠定争得两败俱伤的时候,他还是个小孩儿,坐收渔利的忠平王登基后,不动声色地把朝廷内外的势力都把握在了自己的手里,此刻别人再有夺权的心思,就是自寻死路。但是即便只是做个王爷,有实权和没实权的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