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做事不爱留退路,这短短一个月,得罪了不少人。日后若是……”
沈劼道:“倘若瞻前顾后,也成不了大事。若无他这样破釜沉舟的气势,怎么打开盐政的缺口?你看着吧,到他收网的时候,你就知道,现在这一切都值得。”
海晏河清,朗朗乾坤,谁不想要?即便他已经这个年纪了,看到朝纲重振,旧疴渐除,也难得地心潮澎湃,斗志昂扬,恨不得多活几十年,再大干一场。
大事频生,本该是一年最热闹的过年,和上皇的身体、册立太子这样的大事比起来,也不值一提了。黛玉帮着宋氏把年礼单子拟好,着人送出去。
宋氏又查了一回:“给你外祖母家就这么定了?”
黛玉知道她的意思,今年是头一年她从这边给荣国府家送年礼,规矩就此定下,往后就可以按着今年的“旧例”办了。这单子看着也足够客气了,比照着宋氏给宋子宜的年礼定的,可是和往年林海送的比,就显得有些寒酸了。
“往年我母亲还在的时候,也就差不多这么多年礼。”黛玉摸了摸林华送来的、林海给岳家的礼单,笑着说,“后来怕是因为我过去了,父亲觉得麻烦了外祖母家,过意不去,才加了那么多吧。”
她如今自己理家,漱楠苑的吃穿用度、大小开销自然心里有数。林海本就清高,把女儿托付给岳母是无奈之举,自然要有所表示,把她的开销也算了进去。可惜外祖母家里有些嚼舌头根的不知道,说她“一针一线,一纸一笔,俱是
走的家里的公账”,她听了只觉得难过,寄人篱下,不敢吱声,如今想来,倒是恨自己当时没敢教训教训那些人,替自己父亲和家族的名声出口气。现在她住在叔叔婶婶家,宋子宜和她外祖母同辈,也是为官多年,名声显赫,若是给外祖母的年礼还按着林海当年的给,压了宋子宜一头,传出去难免宋家有意见。何况,自武曲鼎事之后,她越发觉得外祖母家的事一团糟,各人有各人的心思,外祖母毕竟年事已高,且不愿家里闹大矛盾,有些事懒得管,有些事,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不知道。久而久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