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赠与族里,供族中子弟读书与阖族祭祀开销,又有一大部分是要给林滹的——请他日后代为抚养黛玉,并操持黛玉的婚事。再又有一份,是要给岳母家的,毕竟他们养了黛玉这些年,虽说他这几年往荣国府去的年礼比早年贾敏还在时还特意多加了一倍,但那些到底是年礼,他并不愿日后留人口舌。
几本账册,撂起来也颇是厚重,一书一划皆是慈父心肠。林滹与林氏族长并林家几个有头有脸的长辈坐在一起,听他不紧不慢地安排完,看着账目上过分清晰的记录,倒终于明白为何这么多御史下来,唯独他能找出盐商与盐官账务上的不白之处。除了敢说敢做,他在那许多账本上,也是下了苦功夫钻研的。
可惜他已经病得这样重。林家并不是一个过分注重宗族的人家,林海的祖辈在家族中原先并不显赫,后来因军功封了侯,虽有提携族人,然而也没有太过偏袒,林家这样的书香门第,也容易出喜欢钻牛角尖的书生,也有觉得族亲发达后的接济是种屈辱,这么几代下来,他们这一脉和族亲虽有来往,也仅于来往。若非林海做了这巡盐御史后几度借家族后生帮着办差,又有这次林滹大张旗鼓地回来祭祖,他们本该渐渐就淡下去的。然而这个时候,便是林家的族长,亦心里叹道:“这样一个人物若是没了,也是咱们家的憾事。”
林海捐出了一份家财用作祭祀先祖同修办学堂,无论从前的交情多么疏离,这份情也是要承的。他当着族长及诸位长辈的面,把身后事托付给了林滹,也算是了了一桩心事,可以放下心来等着永宁王。
永宁王船队到的时候,淮扬上下大小官员俱着官服恭迎,林氏女眷所在的船只另择了码头靠岸,由林海家里的老管家林华带着人接到了府上。那林华是林海幼年时的书童,黛玉只记得自己走时,也是他送到船上的,当时他犹是满头乌黑,而今已剩了一片灰白,浑是老态。想到他与父亲一般的年纪,只怕父亲也是两鬓斑白了,不禁眼眶一热,因宋氏在一旁,她不忍失态,强自忍泪问道:“父亲现下可好?”
林华讷讷避开,只说林海接驾去了,晚上就能回来。黛玉又问:“鹦姐姐可好?今天我回来,怎么不见她?”
原来林华膝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