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高溶接过文书,丝毫不觉得前朝的事自己从杨宜君这里得知有什么问题。
“...如今江南刚得,虽是得了吴、梁两国多年宫藏,可比起重整江南要花的钱,还是杯水车薪。再者,今年年景眼看着不好,许多地方遭灾,这也是需要用钱的...天下初定、百废待兴,任重而道远,这‘钱’上面要难一阵子了。”
杨宜君仔细研究了一下朝廷现在的财政收入情况,开源节流,节流先不说,开源的话,无论是改革税制,还是调整农业,都牵扯太大,而且她在这上面的认知和经验,是不如那些积年的老官僚的。他们有办法的话早就上了,现在依旧是这个样子,那就是没办法了。
所以思来想去,她还是觉得自己可以做点儿擅长的...比如说搞搞商业。
后世之人就很喜欢强调‘无商不富’...这或许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极其丰富的世界?反正在当今之世,是不可能那样重商的,没有哪个条件。不过,有些东西能总借鉴。
首先,投资小、见效快的就是海贸了,杨宜君想先搞这个。
这个时候已经有很多大小商人搞海贸了,而且真的赚到了不少钱——杨宜君并不觉得这个时候进场太迟,相反,她觉得这样更好,都不用自己培养市场、构架基础了。
她当然不是要自己组织商队去做海贸生意,然后拿这个钱充实国库...直接去做生意,对于个人来说是致富的好方式,对国家来说就不见得了。
杨宜君记得,自己现在已经可以代表‘国’了!这种时候,当然是海商们继续做生意,她让人主持着搞搞市舶司什么的。到时候,让现在很多收不上来的关税一分不少,另外还要扩大海贸规模,增税又提振工商业。
她这个市舶司还可以给一些海商投资,做‘天使投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