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争斗一番,最终不得已接受。但高溶人都不在,赵娥和赵家自行送赵十一娘入宫的,那就不必说什么‘皇后’了。
皇后不成,四妃总成吧?赵家就像运作赵十一娘为妃,首选当然是四妃之首的‘贵妃’,但实在是不行的话,剩下的德妃、贤妃、淑妃也不是不可以。
然而赵娥就先否了他们的想法:“哀家与几位大相公提的时候,固然可以舍出一张老脸,求个妃位,只是几位大相公也不是傻的,肯定不会答应——如今后位空悬,四妃也空置,若是十一娘为妃,便是事实上的皇后,有哀家关照,执掌宫务,形同皇后也是自然。”
事情也确实像赵娥预计的一样,她为赵十一娘提一个妃位,被托付了国事的几位大相公立刻提出了反对...他们拿捏的也很准,现在官家不在,太后娘娘一力主张替官家聘一位妃子,这有些不合规矩,但大家也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若是民间,寡母一口定下儿子的婚姻也很正常。皇家君权越过了孝道,不能那样,可一个小小的妃子算不得什么,大家也不愿意深究。
也就是说,他们愿意轻轻放过,事情就能轻轻放过。而他们不愿意时,这个事情就是程序不正确,轻而易举就能破坏掉——皇帝都没有点头,这个妃子算什么?凭什么记入皇家玉牒?
后宫多一个妃子都是要登记在册的,有相应的待遇、相应的规矩,看起来简单,实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根本不是一个人进了宫,给个地方住就算了的。
大相公们这个时候说站在程序正确的一方,随时可以拒绝太后的不合理要求...最后赵家也只能认了,退一步求了个九嫔的位置。
大相公们也真是很严格了,九嫔中默认比较尊贵的昭仪他们也没有给,就给了一个‘修仪’的封号,不高也不低。硬要说赵十一娘入宫后比谢充媛、杜充容尊贵,那是不能的,太后当然也就不能捧赵十一娘做后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