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那边,开销多、进账少,家里是不可能使着这么多仆婢的。
就以杨宜君这里,最后决定一起去的,除了乳母谢嬷嬷,婢女就是平儿、晴雯、紫鹃三个了。其他的别说是不进内房的粗使人了,年纪小一些的内房婢女,红玉和麝月都不去——她们不去的原因并非是杨宜君不愿意带她们,而是她们家人都在本地,不愿意远离家人和乡土。
晴雯和紫鹃当年是一批进杨家的,是外头战乱,从灾荒之地采买而来。说起来她们并没有家人在,播州也不算她们的家乡,那自然是杨宜君去哪儿,她们就跟到哪儿。
平儿的情况又有不同,她母亲早先是服侍周氏的,后来周氏嫁人,她家是陪送的人家之一。到如今她父母以年老为由,已经不再府中做奴婢了,放出去后靠着攒下来的钱财,以及周氏的赏赐,不说富贵,也称殷实。
她父母已经年老了,并不想辗转数千里,去到一个完全不了解的地方。更何况,她父母现下并非杨家仆婢呢...而平儿,她没有因为父母要留在播州,就留下来,而是决定和自家小娘子一起走。
她如此,倒叫杨宜君不太好受了,总觉得弄得人父母子女离散了一般。
“娘子也是多虑了,我这般一则是为了全一份与娘子的情谊...这些年,幸得娘子尊重,我与娘子面上是主仆,内里却是姐妹一般,比家中真正的兄弟姐妹还要亲切。”这是真的,家里的姐妹平日根本没怎么相处过。杨宜君这里则不同了,几乎是相伴着长大的妹妹。
她早就习惯自己的生活重心全围着杨宜君来了。
“二则,却是为了我自己的一份私心。”
“我其实与娘子有一般念头,不想嫁人...我冷眼观瞧着,女儿家嫁人了,说是夫婿帮衬、儿女环绕,乃是大幸。可嫁了人的女子,苦楚都在内里,倒不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