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和财富缩水最厉害的肯定是他们...哪怕他们知道,始终这样僵持着,将来‘被统一’了,更保不住权势和财富,甚至小命都可能丢掉。但人的根性就在这里,放不下眼前的东西,俗称‘不到黄河心不死’。
关于是不是要投降燕国,从夏末开始甚嚣尘上,到秋后燕国对契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蜀国上层一直争论着。
杨宜君不是揭开这个盖子后就任其发酵了,而是微操着此事...她到底是个闺阁女子,就算能通过父亲和外公牵扯到一些人、一些事,能做的也很有限。而越是如此,越显出了她在这种事上的天赋。
她总能敏锐地意识到谁是关键人物,哪里是关键节点,有的时候,只要做很小的一件事,就能带起连锁反应,最后成为一场大风暴——在她地微操下,‘外来派’,以及孟家一些政治斗争中的失败者,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围绕着‘投降献土’这个事做文章。
杨宜君确实通过影视剧学到了很多现代社会的政治智慧,那些放在现在,都属于屠龙术之列了。
搞政治活动,首先就要有一个明确、强烈且简单的目的!过去外来派、政治斗争失败者这些人有合作,但始终不可能紧密。但一个足够简单明确的目的,却让他们空前团结起来。
明末党争似乎就有这味儿...本来皇帝只是想学嘉靖,分化群臣,自己内斗。却没想到群臣学聪明了,干脆趁此结成了真的具有很强势里的政治势力——这种玩儿法,在现代社会就更常见了,民主社会、身份证治、团结特定群体,这都成了一门学问了。
在杨宜君的有意推动,以及他们自身层层加码之下,‘投降纳土’形成了大讨论!终于,有人发动了政变,想要将不愿意臣服燕国,会将大家拖入战争泥潭的孟钊拉下蜀王宝座。
政变是失败了,但问题并没有解决,此时的成都已然风声鹤唳。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