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盛世危言’。
‘天保三载’,大概就是‘天宝三年’吧,这个时候还是大唐盛世,一切的一切好得不得了。天宝二年时李太白还供职于宫廷,为唐宫写下了不少富贵已极的诗篇,其中就包括《长安十二时辰》中多次出现的《清平乐·禁庭春昼》。
这个时候离大唐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只有十一年。
人们惊讶于灾难发生的突然,后人也惊讶于安史之乱竟能横断大唐的鼎盛与衰败——那么突然,没有一点点防备。
然而,殊不知很多事早有显露,只是沉浸在繁华中的人看不透,或者根本没有注意到。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大唐,一开始也是那样盛大繁华,就好像是一朵牡丹花开到了极致!那是真正的物阜民丰、歌舞升平,一切都那么好,怎么就那么好!
在上月节那一日的长安,每一个普通百姓都很高兴,没人吃不饱饭,都能享受盛大的节日庆典...这在帝王时代,就是盛世了。
然而,随着故事推进,就在这一天之内,外边的观众随着主人公的视角才真正了解了那个大唐——繁华盛大是他,海纳百川是他,行将就木也是他!
每一个人都很爱长安,相信长安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不只是唐人这样觉得,外邦人也这样觉得。但就是这样的长安,光明之下的阴影里,藏污纳垢、暗流涌动。更重要的是,没人觉得这不对,就连主人公在进入那个世界后,也会按照那个灰色世界里的法则办事。他和坏人的差别只在于,他的目的是保护长安。
已经没人去想长安为什么会有这样浓重的阴影,为什么不革除这些了。
故事里,除了主人公们外,真正将长安放在心上的人不多,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主人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