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最好的做法明明是暂时不做电灯,等到汽灯业务的利润下滑到难以接受了,才上马新产品。
薇薇安却不知道阿丁顿兄弟的佩服,他们甚至认为,正是因为薇薇安作为一个女人,没有真正的资本家心态(此时的资本家基本都是男士,人们并不认为女人能够那样凶狠,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才能如此纯粹地关注技术。
她只是沿着电灯的思路继续往下说:“电灯的话,其实之前并不是没有相关发明,几十年前就有科学院的院士用电池和碳棒做出电灯了,但那只是个实验,那样的电灯显然缺乏实用性。”
“现在发明的那些电灯,其实缺点很多,想要获得突破,还是要在灯丝上下功夫。”说到这里,薇薇安稍微犹豫了一下,就决定下次就假托从某个朋友的实验室里买到了数据,直接给答案吧。
发明大王爱迪生和电灯的故事,那可真是大名鼎鼎了(虽然电灯的发明者并不是爱迪生,甚至真空炭丝灯泡的发明者也不是他)。
所以薇薇安也知道,电灯的关键无非是两个,一个是真空的灯泡,另一个就是灯丝了。前者的话,以现在的生产水平,真空技术还差一点儿,但差的不多——换个说法就是,加钱大力投入,基本上就不难做到了。
而后者么,不就是竹纤维炭丝么?
当然,不是所有竹纤维炭丝都行。确定竹纤维炭丝可行之后,历史上电灯实验室的团队其实是全世界搜集各种竹子,制作竹纤维炭丝,最终才确定了一种日本竹最合适——这种竹子制作的炭丝,理论使用时长达到了1200个小时,相比起最初使用的那种竹纤维炭丝,提升了几倍。
其实以当初实验数据来说,白金灯丝显然效果最好,但白金的价格太贵了。至于说后世更加耳熟能详的‘钨丝’,在此时则是有加工上的困难…钨的硬度大且脆,要将这样的材料拉丝,此时就算能做到,也有大规模生产上的麻烦。
这个世界,最适合的竹丝会不会来自远东那个捏他自日本的国家的竹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