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的那个阶层能消费,下到各村村民,其实大多穿用自织土布或是粗布衣裳,所以在镇里寻代销,点能铺得开,量却未必大,你只看崔二姐家的铺子,销咱们的成衣有咱们县里这家销量的几成?”
“二三成。”柳渔不用去看账本也能估个大概。
柳晏平点头,道:“这就是了,小镇里量能有限,本就只有二三成的量,再要让三成多的利给绣铺,我觉得倒不如只做县级以上的,一个袁州城,加上十八个县,解决了尺寸的问题咱们完全可以自己开如意绣庄的分号。”
十九家如意绣庄!
这一下连柳渔都怔住。
她自然是想过的,但这个实施起来并不容易,柳渔道:“想过,但第一个问题,好的铺面不是那样好找,咱们这个铺子还是碰到了运气,真要增设十八家分号,或许用时很长;第二个问题,一县一店,离得那样远,管理上是否会比较困难?第三个问题,十八家分号,所需本钱也很大,要都开起来,或许需要五六年甚至更长时间。”
柳晏平笑,对应柳渔的三个问题,“第一,找铺面可以广撒网,一城十七县咱们都请中人打听着,哪里先找到哪里先扩点;第二,管理问题,这个可以边做边摸索,也不是十八家店同步开起的,请可靠的掌柜,外边做买卖开分号的不少,想来也不都是自家人亲力亲为的;第三,本钱这一块,绣铺赚到的钱先不分账,咱们投进去开分号,我和晏安行商赚到的钱也放进去,其实就像滚雪球,钱少时赚钱不易,钱越多时赚钱越快的,前几家分店开起来或许慢,到后边只会越来越快。”
“头一两年分号开得少,赚钱或许比分销出去慢些,但牌子是咱们自家的,厚积薄发,如意绣庄的名头会越来越响,顾客对咱们绣庄的认可度、忠诚度会有很大提升,届时便是袁州锦绣庄恐怕也只能仰望。”
袁州锦绣庄也只能仰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