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这么一句。太监脏,难道朝廷那些官就不脏了?说贪腐,那都一样,不定仕宦家还更厉害些呢,只是人家做的隐秘,你们未必知道罢了。
至于名声?左不过是争权夺利下的口水仗,太监人少,又只集中在一处,没文人宣传手段高罢了。真说起来,太监里也有高人:比如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几个文人能做到?而文人里呢,贪官更多,刮地皮天高三尺的比比皆是。
这种隔着高墙和他们不相干的事儿,包明武哪怕觉得自家老三说的有些偏颇呢,也没心思争嘴。只扯了扯嘴角,然后幸灾乐祸的下了个总结。
“反正吧,咱们那陛下,这一回又发了笔大财!这财运,你说,咱们皇帝该不是财神爷下凡吧。”
嗯?这个比喻!很好,你很有前途,皇帝肯定很喜欢。
作者有话说:
有关包三儿当了官还姿态这么低的问题。
1.他那官就是个庙里的菩萨,看着好看,其实啥用没有。手下人每一个,具体官职没有一样,权利管辖没有一分,你说他能干嘛?
2.古人对重情重义很看重,贫贱之交不可忘,也是义气和品格的一种。他自然不敢瞎来。
3.包三儿本就是个匠人出身,性子平和,又是多少留存了几分人人平等的思想。所以没将自己看的太高。
4.明中后期,武人的地位普遍不高,三四品武官给六七品文官作揖的大有人在,戚少保能保住军队指挥权都得靠抱大臣臭脚,如此他自然更不敢张扬。
5.他家还有两个兄弟都是底层微末小官呢,他看不起别的小官,那他兄弟会怎么想?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