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门去,换点好处。
包三儿心里将这事儿记下,转头继续说自己的安排。
“如今咱们屋子多,春嬷嬷,你明儿收拾出一间来,对了,就西厢房的耳房吧,以后专门存石炭,存上一屋子,咱们这一个冬日总够用了。”
一屋子?那肯定够用。可这样的话问题又来了,老韩头皱着眉头问:
“又是修整屋子,又是起火炕,又是采买石炭,三爷,咱们家这银子……这个月铺子里才攒下三两多……”
“放心,我自有主意。”
他是家主,既然这么安排了,那银子自然他来想法子。
作者有话说:
煤这个词,李时珍《本草纲目》上第一次将石炭标示为煤,而此时这本书还在编撰,万历六年(1578年)完成《本草纲目》初稿,以后又经过10年三次修改,前后共计40年才完成。万历二十五年(1596年),也就是李时珍逝世后的第三年,《本草纲目》在金陵(今南京)正式刊行。所以此时的石炭还叫石炭。
第4章 兄弟亲近
包三儿确实不愁银子,这不只是他有金手指的缘故,而是他手里存银还有三十多,对,就是原本准备买回前头一溜房子的钱。这样一笔钱,在一个寻常小院都只要40两上下的时候,这银子还是很有购买力的。
即使不够,他那不是还有后手嘛。铁皮炉子这么一个发财挣钱的好主意送上去,接手的人能不给点好处?哪怕只是几两银子呢,在这个物价相对不高的年代里,也绝对够他采买好些东西了。
有了这么个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