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性,他们为官多年,哪还不清楚?若不是八爷谋逆,被太上皇安排得明明白白,指不定现在是个什么下场。
贵妃的事说白了是帝王私事,窥探帝王私事,岂不是不要命了?
有人念头一转,便把主意打到了另一个年家人身上。
渐渐的,市井涌现出了年羹尧远在四川、拥兵自重的谣言,虽是萌芽,只等哪一天长成参天大树,传到皇帝和朝中重臣的耳朵里。
十月二十八日,年羹尧带兵凯旋。
大清许久没有一场胜仗来提升士气了,何况还是新帝登基的关键时候。为彰显重视,皇帝率领百官于宫门亲自迎接,更有礼部官员候在城门外,为大军指点方向,接风洗尘。
年羹尧胡子拉渣,甲胄蒙满了尘埃,等余光望见宫门飘扬的旌旗,哗啦一声下了马。
当着礼部官员的面,他摘下头盔,砰地跪了下来。
身后的几位副将,都默默地下了马,阿保上前一步,接过年羹尧的头盔,立在了他的身后。
在礼部官员震惊的注视下,年羹尧膝行往前,就这样一步一步,往宫门挪去。
明黄色的华盖离他越来越近,年羹尧恍若注进了无限的精力,眼神更坚毅几分。
而此时此刻,宫门一片寂静,文武百官皆是目瞪口呆。
九爷张大嘴巴,十爷觉得自己世面还是见得少了。
此人……打了胜仗,竟是跪着回京……
四爷怔愣许久,忍不住向前走去。
他肃着脸,步伐越来越快:“亮工何苦如此?”
年羹尧停下来,远远地朝四爷磕了个头:“我有今日,全赖太上皇与皇上的信重,大军能打胜仗,也因沐浴当今的皇恩。”
说着,眼眶发红:“做人不能忘本,为臣更是。”
最后他道:“四爷,臣不负您的期望,臣回来了!”
大清门前上演了一出真真正正的君臣情深。
年羹尧的那一声“四爷”,叫皇帝回忆起了从前,出征前夜的雍王府中,他与亮工那一番恳切的交谈。
他本就是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的性子,加上年娇的关系,从前种种,让他早就把年羹尧划作了自己人。如今年羹尧大破叛逆,便是得胜归来,也不见半点矜色,竟是膝行至此,满心满眼都是为君尽忠。
他搀扶起跪地的将军,心下浮现动容。
这是大清的功臣,亦是朕的忠臣。
四爷扶住年羹尧的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