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你们这次出海,”卫景平耐心地说道:“过于仓促了,不仅没有祭祀海神,连遇到翻船时的救生工具都没带, 真是鲁莽啊……还记得咱们上林县玩过的水秋千吗?”
“他们跳进水里后坐在水面上, 靠的是什么来着?”
陈四禹眼睛一亮:“记得, 屁股底下垫的是半扇葫芦。”
卫景平:“我向这里的渔民打听过了, 他们出海的时候, 船舱里都会带葫芦的,这里叫做渡水腰舟。”
所谓的渡水腰舟, 就是古人在江海中行船时所用的救生工具,《诗经》中的那句“匏(pa)有苦叶, 济有深涉”, 说的就是葫芦晒干之后可以涉水的意思, 一般是把两个葫芦各绑在绳子一端, 用的时候系在腰间,依靠葫芦的浮力把人拖在水中, 起到救生的作用。
“还有一种浮环,”他继续说道:“是用芦苇、羽毛和软质木料编织成一个圆环,卡在人的腋下,人就能浮在水中不沉下去。”
但是制作浮环的材料容易被海水侵蚀腐烂,不好保存, 所以渔民用的救生工具多半还是渡水腰舟葫芦。
“是了是了, ”陈四禹激动地道:“怪不得去找我们的渔船上搁着好几对栓在一起的葫芦, 原来是做这个用的。”
卫景平:“航海有很多讲究和技巧的,咱们慢慢学习起来就是了。”
陈四禹霎时信心满满:“卫四哥,叫你这么一说,我不怕了。”
卫景平笑了笑,没说话,他心道:你这才走了多远啊,十里地不到,这话留着以后再说吧。
当夜二更初。
卫景平在灯下看书,他手执的是一本《岛夷志略》,是元代汪大渊根据两次海上冒险所写的日记,与明代的大航海家郑和不同,郑和是朝廷行为,下西洋的时候带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