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作业渔船达到2460艘;而到今年,远洋作业渔船增长至接近3000艘。
这种增速是很可怕的。
一来,远洋渔业资源也不是无穷无尽的。与中国远洋渔业产能“井喷式”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世界性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估,全球90%的经济鱼种已经被过度开发或者完全开发。全球渔业捕捞量在上世纪90年代中叶达到峰值之后便进入瓶颈,已无法继续随技术进步和捕捞能力的增强而提高。
二来,盲目进入远洋渔业的企业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企业从未涉足过渔业行业、完全不了解全球渔业资源日益枯竭的残酷现实,随随便便将对环境不友好的落后捕捞运作和管理模式带出国门,譬如使用网眼极小的“断子绝孙网”和大功率渔灯等争议性捕捞设备,导致矛盾冲突频频出现。这让国内远洋渔船在不少国家的形象并不光彩。
一句话概括就是,远洋渔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
一个公认的观点是——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水产品的需求,除了养殖别无它法!
正如有业内人士调侃的,今天我们在餐馆点菜的时候,经常有人问这个鱼是野生的还是养殖的,到2030年后,别问了,那都是养殖的。
当嘉谷的海洋牧场战略出台后,毛总便有了一个模糊的认识,中国海洋渔业的大变局将至;而当嘉谷的大型养殖工船等深远海装备也“暴露”后,他的认知慢慢趋向清晰——大变局恐怕不是“将至”,而是“已至”!
无论是近海海域的海洋牧场,还是深远海的大型养殖工船,起步都投入巨大,风险极高,所以包括大创渔业在内的大部分公司都望而生畏,风投资金也对相关技术及产业政策存疑;多年来,相关研究工作只见打雷,一直未见下雨。
不过,当嘉谷相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