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怀疑谁都不能怀疑嘉谷农牧的实力。通过有机肥生产线生产液态和固态有机肥,嘉谷养猪场自己的猪粪都不够用,还会派出全密闭车,到周边养殖场收猪粪。嘉谷农牧的大规模养殖场投产至今已有十年了,但是如此大规模的集中饲养,从没有因为粪污和臭气排放问题,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不好的影响。
秘书长拦住他,道:“我懂。但是,李总,你要明白,决定养猪场落地布局的,不仅仅是环保的因素。”
“我明白,所以,我还拉来了兄弟公司的谢总。”李东亮含笑看了身边的谢开济一眼。
“哦?”秘书长来兴致了。
“我想,你们的顾虑,除了环保帐,大概就是就业帐了。对不少猪农尤其是散户来说,退出养猪行业容易,但是之后的出路在何方?”
李东亮的话引来了共鸣。
从理论上讲,我国如果有7000个年出栏10万头肥猪的规模化猪场,就足以解决老百姓的吃肉问题。
但理论只是理论,现实需要顾及方方面面的影响。
小规模的养殖户一般都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养猪所赚的钱是他们唯一的经济来源。面对即将实施的禁养措施,转行谈何容易?年纪大了,除了养猪也没有一技之长,他们怎么安置?
嘉谷农牧“自繁自养”的模式对他们很不友好,而温氏的“公司+农户”模式明显更有优势,温氏集团就是凭借着这一点在越省与嘉谷农牧“抢坑”,李东亮能没有准备吗?
“如果只是一个养猪场落地,哪怕规模再大,我也不会让您为难。但作为国内规模化养殖场的开拓者,我们嘉谷体系的‘种养加’一体化模式是在创建之时就确立的先进规模化运营方式,这么多年来坚持探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