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那好处肯定是不少。
京中官员以三品和五品为界,划分出不同的阶层和交际圈子。不同圈子之间虽然也都认得, 但内里却是天壤之别。
方家有个剧院还能让人高看一眼,可终究还是根基浅薄的寒族, 大多时候都要谨小慎微。
冯婉不能作主, 只是在方瑜同意后,和宜文细细地说了这两个三品大员家的富贵厉害之处。宜文也是动了俗心, 觉得她儿子娶个高门贵女才是正理。
另一头,方瑜秉承着公开透明的原则, 也和侄子方明说了这事, 问方明是如何想的。
方明问舅舅:“和这两家结亲, 对咱们家是利大于弊, 还是弊大于利?”
方瑜想了想, 说:“这世间的事,从来都是利弊各半、福祸相依。一般情况下,和这几家结亲对你都有不小的提携增益,端看你个人的取舍选择了。”
“舅舅,侄儿想了许久,希望能去京城外做知县掌管一地,最好能挨着宣北,这样也方便照拂家里。”
方明继续道:“舅舅之前也说过,这几年京里恐怕是不会消停。咱们家不牵扯太多是非,那结亲的人家也理应如此。如此看来,选这些身居高位的人家反而不稳妥,不如挑和咱们家相近的人家。”
方瑜见侄儿头脑清明,并不因为殿试的成绩懊恼,还主动把目光放远,心中十分宽慰。
他转头就告诉冯婉要得体且委婉地拒绝这几家的试探,然后又去找吏部的人拉关系,想要把方明安排到与宣北宣南紧挨着的潜西去。
几番活动,方瑜终于如愿以偿,给侄儿寻到了千永县知县这个缺儿。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