塾里现在一共分了五个班,人最多的就是蒙学班,里面有二十多个小孩。然后就是方瑜所在的这个班级,是刚讲到论语,一共十个人。隔壁屋子里的八个学生已经学到了中庸,再往上就是学到诗经的大班,和四书五经都学完已经开始准备考县试和府试的六个学生。
因为刘秀才教出过中举的学生,所以他的私塾在县城里是最有名的,想送孩子来他这读书的人也最多。
来的孩子多,刘秀才选学生的标准自然也就高,收上来的学苗好,他们私塾里学生考中秀才的数量就多,如此循环往复,刘家私塾自然就成为了乐平县第一私塾。
不仅如此,刘秀原还极有经济头脑,他并不拒绝收商人家的孩子,只不过是要挑那些名声好、家业又大的经商人家,当然了收商户家的束脩费肯定是要高出普通人家许多的。
在这样的经营理念下,刘秀原靠着私塾越赚越多,同时在县里的人脉资源也越来越强。
作者有话说:
本云是个起名废,有小可爱说想给二妮她们起个大名,现在征集好听的名字,大家要踊跃留言哦!还有男生名,方瑜的同学们也需要名字!
第39章 奇怪脑回路
县城中的学子都以在刘家私塾上学为荣, 商户家也从中看到了商机,只要他们家的孩子能去刘家私塾,那就可以和未来的秀才乃至举人老爷成为同窗, 还能和其他有大商人家孩子交际来往, 兴许就能让自家生意得到助益。
这就是古代版的名校效应。
方瑜在刘家私塾生活得一切都好, 住得好吃得更好,旁边有方瑾陪着,还有老妈子照顾一切,他每天只用专心学习即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