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点桐木案上的笔墨。
“以你的锋锐之笔,敲响征战之鼓。写一篇言辞犀利的檄文,鼓舞朝野士气,支持边境大军继续深入突厥巢穴,一举踏破王庭牙帐,立不世之功,保疆土百年安宁。”
这是难得的机会。一篇声响浩大的檄文,足以青史留名。
王七郎毫不迟疑地应下,“臣遵殿下谕令。”
姜鸾走出去几步,突然想起什么,又走回来,
“不止要言辞犀利,锋锐如刀。而且要雅俗共赏,朗朗上口。听几遍就能记住,小孩儿也能随口念几句,传遍大街小巷的那种檄文啊。”
王七郎:“……”
他作的诗词歌赋在京畿流传甚广,士子们赞他辞藻瑰丽,用词古雅,没有一个称赞过‘雅俗共赏’的。
王七郎这回踌躇了片刻,最后还是应下了。
三天之后,一篇《征讨突厥檄书》横空出世,贴满京城的大街小巷。
痛斥突厥人的累累罪行,言辞犀利,锋锐如刀。
几句骈俪对仗、引经据典、骂人不吐脏字的骂战话里,又掺杂了几句京城哩语、直来直往的街头骂战话,雅俗共赏,朗朗上口。
士子们争相传阅言辞犀利的骈俪排比骂人词句。
百姓们争相传阅朗朗上口的京城哩语骂人句段。
檄书迅速传遍了京城的每个角落。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