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避一避吧!”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晓媚自然不好拒绝了,她被永嘉拉着坐进了公主府的马车里,永嘉一声令下,车夫赶着马车,往永嘉所说的小镇去了。
小镇名为骊山镇,原本是个不大的小村落,村民们多已打猎为生,后来,皇上在骊山修建了行宫,众皇亲贵胄们也纷纷到骊山修建别院,这个小村落才渐渐的发展起来,逐渐成了一座镇子。
小镇地面不广,人烟不稠,却也有热闹去处,那就是镇中的西街口。两条最大的街衢在这里交会,四五家酒楼,三两爿茶馆,街头街尾各一间布庄和成衣铺,每年秋冬两季,皇上来骊山秋狩或避寒的时候,还会有戏班子和卖解班子。
当然,常年都最热闹的,就要数西街口第一家的酒馆“丰乐楼”了,酒楼老板人称“快嘴刘”,曾是个跑江湖说书的,后来因相中了骊山这块风水宝地,就在骊山镇上落了脚,每逢陛下秋狩来骊山,快嘴刘仍会搭台说书,陛下带的随从众多,皇亲贵胄和臣子们手底下的人也不少,轮到底下人休沐的时候,常有人到镇上来散心,每每来人,都会被吸引到丰乐楼来了。
晓媚和永嘉坐着马车,在王府护卫和公主府护卫的护送下,来到了骊山镇西街口的丰乐楼,撩开车帘,便可见酒楼门边高悬的红纸书目,上书:“穆皇后千里送军粮,众将士感恩誓效忠”。
晓媚带上帽帷,永嘉也抓起自己挂在车壁上的帽帷扣在了脑袋上,两人一前一后的下了车,在丫鬟和侍卫们的簇拥下进到酒楼里。
这会儿,来酒楼喝酒听书的人早已坐满大半个厅堂,中央有一个高出尺许,半丈见方的小台子,摆了一张花梨木桌案,后头站着快嘴刘,整了整衣冠,喝了口香茶,清了清嗓子抚尺啪地在案上一拍,就要开讲。
正对台子的最好座位,已被一名衣着华美的中年妇人,领着丫鬟小厮各两名占据了。这位中年美妇晓媚认得,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