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这种强人所难的事,凌溯向来驾轻就熟。
因和圣诞息息相关,辛重恩哑巴吃黄连,求情讨饶都不能够,唯有咬紧牙关承办。
中朝的少阳院与秘书省离得很近,凌溯有时经过顺便看一眼,见辛重恩不是搬着史料来回奔走,便是坐在桌前奋笔疾书,别说吃饭了,怕是连如厕都顾不上。
他满意了,这庞大的帝国要运转,每个官衙都是差不多忙碌的景象,东宫也一样。譬如军情民生要他这当太子的过问,朝堂上的封驳谏诤,也要他事后拾遗补厥。
正在累事压身的时候,圣上命人将他传进了紫宸殿。
今日阴,天光穿不透深广的殿宇,大白天的,灯树上也燃着油蜡。圣上坐在案后与他商讨:“前朝旧部杀的杀,收编的收编,已经不成气候了。崇庆帝的儿子们,如今还放任他们活着,就说修真坊囚禁的高存意,你怎么看?”
一团平静的表象下,其实暗涌从来不曾平息,改朝换代是大事,不是你谦让我受禅,就天下太平的。
且说崇庆帝那七个儿子,王爵虽然从大国削减成小国,远远外放不得回长安,但人在,残余的势力就在,必要逐一找到把柄,最终送他们父子团聚,才能永绝后患。
早前凌溯赞成快刀斩乱麻,但圣上要顾全名声,费了一番功夫,将这些人送往各地。现在秋后算账,仍是逃不过原来的命运,他心里虽然厌恶这种表面文章,但亦不能反对,便拱了拱手道:“请阿耶裁断。”
圣上转过视线望向他,“这种事,不能放在朝堂上商议,不过做到你我有数罢了。那些余孽诛不诛,什么时候诛,朕要听你的看法。”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凌溯的心胸其实要比今上宽广。他知道父亲容那些前朝皇子苟活了小半年,已经是最大极限的仁慈,若是站在讨得君父欢心的立场,他应当赞成即刻罗织罪名应杀尽杀。但既然先前要巩固声望,就不该落个事后小人的评价,以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