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的学生。
这所小学的学生都来自附近的几个林场和农场,虽说是附近,但大部分的学生光是从家里走到学校都要爬山越岭的走上一个小时都是正常的。
一天一来一回,至少两个小时就耗在了路上。
家里孩子生得多的就是大孩子牵着小孩子走,只有孩子很小,又没有大孩子的年轻父母不太放心会天天来接孩子。
学校很小,一共四间房间,两间教室和一间堆放杂物的房间勉强也算作教师的办公室,一间做饭的小房间,两间教室一间教低年级,一间教高年级。
小学加上校长,拢共也就五个老师,学生中午管一顿饭,因为有兵团补贴,这顿午饭不收钱。
等孩子们上了初中就要去团部上学了,高中得再坐上车去城里上。
不过本地尚学风气不浓,几十个孩子里都未必有一个能考上高中,至于燕桑榆这样时不时逃课的孩子也是十分正常的存在。
一些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仅限于活着就好,并不强求他们读书能够读出什么名堂,反正就算读完了高中,大学并不靠考试招工,工厂也不向社会招工,
读再多书,无非也就是两条路,回家种地,响应国家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换个地方下乡种地,以至于读书无用论也是大有市场。
燕桑榆今年八岁,六岁的时候就被他哥拎来读了一年级。这个学期开学应该是正在上三年级,但他这个学期就开学那会儿被他哥连打带骂的揪来学校一次报了名交了学费。
后来他就一次没来过学校了,连书都没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