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狼吞虎咽的邹长生把嘴一抹,长出了一口气:“呼……这顿吃得真舒服啊。”
吃完牛肉包子的第二天,这群“有钱”的大清年轻人在伦敦银行开了一账户,拿出二十英镑来买国债。出乎众人的想象,来买国债的不仅有坐得起马车的老爷,更有平日里看着不起眼的升斗小民。
连卖牛肉的乔尼大叔都举着英镑,在银行柜台前面大声地喊着:“快,给我买美洲战场的国债!我昨天看了报纸,国家要派军队去美洲,我看这次肯定又能赚回来不少钱!”
邹长生眯着眼睛看向这一幕,觉得很不可思议。
伦敦的民众于各种时事如数家珍,尤其是外交贸易方面的大事。“莫谈国事”在伦敦是不存在的,但凡兜里有几个钱,好多人愿意掏钱来买一份报纸,然后瞧着今天讲印度、明天讲美洲、后天又是“太平洋某处岛国”。
“国债可行!”
邹长生暗暗记下,“民众对于海外征战热情很高,因为他们投了钱进去买国债,希望国家□□,能给他们反馈更大的收益。没有一个百姓愿意撤军,因为那意味着从前投进去的钱会打水漂!”
这种全民好战的情绪是很可怕的,它能够鼓动一个国家的士气。除了卖牛肉的乔尼大叔,连带附近卖衣帽的老怀特和卖报纸的小约翰,都能关于英吉利对外征战的事情,将出个一二三来。
买完国债之后这一日夜里,业务邹长生点着一根蜡烛,他在灯下给皇上写信:“……目前尚未接触英吉利的王公贵族,但从平民来看,英吉利国情与我国大大不同。英吉利朝廷举债度日,其长期向百姓借债,日子过得并不惨淡,反而蒸蒸日上。每当英吉利国的军队打下一处海外殖民地,定会挖掘当地香料、矿产、黄金等物,以资国内。同时又将国内的商品运往殖民地倾销,又换来一笔不菲的财富。如此往来,英吉利国民越发富裕,连百姓都能从战争中获利,”
“……英吉利国的出版业和报纸业十分发达,民间读新闻的风气盛行,人们多读新闻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