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算是学了他爹几分本事,起码看人看事比一般人要强点。
李建设年轻,村里的事也不咋操心,他对现在的政策还不清楚。可李柱生却知道,村里那些住牛棚的,从去年起就大批量回城,而且大部分直接官复原位。
这些人当初下放的时候,李柱生就拿出当初他爹对待犯事管事的态度来对待他们。明面上威慑,私下里嘘寒问暖,反正恩威并施就对了。
如果这些人能回城,往后只要想起他们一点儿好,那就是造福子孙了;要是不能回城,让他们施展自身不凡的本事造福村子,他们村子也同样受益。他们完全没必要把人当成落水狗来使劲儿欺负。
以李柱生老道的目光,他从来不小瞧任何一个人。就看盛景当初跟李玉芬和盛国强脱离关系时签的那份声明书,他就十分看好盛景。更不用说现在盛景考上了华清大学。往后一定会是个人物。这样年轻又前程远大的人,只能交好,不能交恶。
就算没有盛河川,他也会谨慎对待此事。其实在他提议让盛景买王老太宅子的时候,就已经在脑子里替盛景把所有手续完善了。
户口没在村里,却在村里拥有私人宅院的有没有?有,而且大有人在。
那些农家出身的小子,有出息后出去工作了,户口也迁出去了。难道他们原先的宅子,他们爹妈留给他们的宅子,村里都收回去不给他们了?那不可能!
这些人的根还在村里,村里依然有他们的宅院。
这种情况,农村比比皆是。
不说远的,就说李柱生的儿子。三十多岁了才机缘巧合去学了开车,李柱生又替他运作了一番,现在在县里运输队开大货车,吃上了公家饭。
但分家的时候,李柱生仍然给他划了一块宅基地。他儿子一家老小都住进了县城,但他仍然在这块宅基地上建了房子,逢年过节都要回来住住。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