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接着往下看去,这一首写的是:
花开满树叶团团,怕冷愁香易得残。
陶令醉多难入眼,谢公贫甚不知寒。
若教玉屑飘萧去,争那金英点朱栏。
更待秋风黄落后,一樽聊与举头看
李氏暗自摇头,闺阁女儿家,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如何写出这样的戚戚之语,未免也太过多愁善感了些。这时她听到了另一侧有人说道:“‘若为造物回芳意,留取寒香尽日清。’不知是哪家小姐,竟能写出如此疏朗大气的诗句来。”
另有一人道:“岂止是诗写的好,这字也带着一股潇洒气派,没有十年浸淫绝对写不出来,怕是日后我们这里也能出个钟夫人呢!”
李氏听到她们的对话,隐隐觉得那诗句暗合了几分雀桐的性子,于是就走过去,看到那笔对女儿家来说稍显疏狂的书法,她的面上现出一抹骄傲来。
这边的动静很快就把各位夫人都吸引了过来,先前说话的两位夫人看到她们过来,就拉着大家一起品评,说道 :“你们看这两首诗,到底哪首可堪魁首?”
李氏这才将目光投向了另一首诗,还没看宣纸上的内容,她先被那笔簪花小楷惊艳了一把,细品诗歌:
菊花虽开不必怜,要待寒芳破腊残。
九日满园堪采折,岂无樽酒对西山。
原来是位心有青云志的,看内容笔触不难想象这是一位秀外慧中的女子。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