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在大巴车上自始至终都属于旁观者的人,“我”既没有参与剥削行动,也没有参与学生反抗。
“我”是经历者,是记录者,更是旁观者。
谢皎在这里对“我”的性格有着清晰的描写:末世之前的普通女孩,性格寡淡内向喜爱读书,所以除了父母亲人几乎没有什么朋友,身上有着冷静到堪称冷漠的无情感。总之,完全不符合人们对于小说女主的幻想,却能让大部分的读者有代入感。
末世开始之后,“我”的性格依旧冷静悲观,言行举止都是在努力自我保护活下来,“我”上交了巧克力,却护住了刀和打火机,这也为后面逃出来留下伏笔;“我”虽然冷漠,但是依旧固执的坚守底线不肯杀人,哪怕被人指着鼻子骂虚伪,也怎么都不肯踏出那一步。
谢皎塑造的“我”,并不会是讨人喜欢的女主,但是一定是最真(y)(h)实的。
第三卷就是“我”然后逃离的过程,先是假意屈服,即使经历任何一个女性都不愿意的凌/辱也表现顺从,然后在对方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找回自己的背包又抢了一些食物跑出去,在街上爬上一辆无主的汽车之后一路横冲直撞逃之夭夭,然后在汽车无油翻车之后,“我”抱着东西爬出车窗,扔下一根被打火机点燃的树枝,在爆炸和火焰中,跑出生天。
接下来就是“我”一个人在冰天雪地里的一边求生一边寻找回家之路。
衣,只是身上的羽绒服和里面的毛衣棉裤,毛衣还被撕破了,实在是受不住冷,就从死尸身上扒衣服,棉鞋鞋底破了就扒死人的鞋子,鞋子不合脚就用破布裹着脚再穿上鞋。
食,在背包里面的食物吃光了,“我”就开始一路回家一边寻找吃食,超市和饭店都被抢空了,“我”只能寻找过期食物、垃圾箱里找残羹冷炙,甚至到了最后嚼破纸壳充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