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的日子也不富裕。当初里正带着村长去接应他们,路上就说了一些情况。他们三十人分到下营村。
下营村原本的村民只有四十多户,世世代代都在这里。他们村的地也不多,又加上地处偏僻,和外界不通,所以得知有流民分到他们这里来,还要分薄他们的土地就有些不满。
村长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他们来这里七八天了,本地的村民只除了第一天来看过热闹外,其余根本不往这边来。他们分到的地方就更偏僻了,没有水源,倒是挨着山地。周郡就是奇怪了,不说吉县是平原多吗,但是井邶乡蔡湖村大姜村和下营村这里却是山地。
村长那意思是他们本村的良田不多,当初县里分配任务,每个村都要出一点地安置流民,他们这里因为山地多,偏僻,人口又少,就被多分了些名额。还说他们这一批流□□气不好,前两批进城的人分到的都是大户人家让出来的良田。
周郡听到这就知道吉县县令大概是有能力的,竟然能让大户地主把圈出的土地让出来给流民。可见是个很有能耐又有后台的。下营村偏僻也有偏僻的好处,不然他们这三十口人还分不到一起呢。
县里安排好了,让里正酌情分地,里正呢不是下营村村长,百户为一里,他管着大姜村和下营村,也住在大姜村,于是就直接把周郡那三十口人交给了村长。让下营村村长自己做主。
下营村这边都是山地,那山是县里的是国家的,所以村长说给他们分地,一人可以分两亩地,只要过了十四岁都有地。还说别的村只给每人一亩三分地。
其实他这话众人都不信,但还是笑着恭维他。每户每人分多少地,那都是定好的。流民入城后就有官差告知情况了。先去村里安顿下来,在农忙来临之前去县里按人口和分地数量领种子和农具,还要缴纳押金和利息。
这些种子和农具都是县里佘给流民的,荒地一旦开垦出来,前两年免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