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明代早期的小说禁令才已经基本上被废除。
印刷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印书成本降低,普通百姓也买得起书,百姓看不懂夫子文章,但是对小说的需求正在急速扩大。
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书坊主若要“售多而利速”,那么“卖古书不如卖时文,卖时文不如卖小说”的局面。
对于抄书,王文龙没有什么心理负担,他上辈子就是从一无所有混过来的,在他的理念里为了生存什么事情都能做,要没有这样的想法他上辈子只怕早就饿死了。
看着自己写在草稿纸上的书名,王文龙开始想自己要抄哪本书。
这几天的时间王文龙也到市面上看了一些这时流行的小说,对照自己记忆中的中国文学史,王文龙很快弄清了此时在文学史中的年代。
这年代的小说发展阶段还相当早期,小说内容非常粗糙。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小说按大概的区分可以分为文言和通俗两种。
两者的主要差别就是所用的语言。
文言小说用文言文写成,取法《酉阳杂俎》、《世说新语》等古人的笔记体文学,读者是稍有古文功底的士人阶级,比较高级。
而通俗小说则用此时的白话文写成,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等,格调低一些,但是贩夫走卒都能读懂,销量是文言小说的好几倍。
王文龙思索一阵,先把文言小说《聊斋志异》给划掉了。
文言小说当然可以抄,现成的就有《聊斋志异》和《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三本书,这几本书的水平都非常高,写出来必然大火,可问题也正是三本书的文言功底太高了,王文龙怕贸然抄出来万一火了自己得了个名士的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