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王文龙道:“臣建议将漕船的运输物品,换成木引粮引。”
“就如同算某地需要多少盐巴,每年产多少盐,分发盐引一样。朝廷每年先算出北方需要多少粮食、木料,然后分成数量,发放粮引、木引。”
“拥有引子之人,只要能将一石税粮按照要求从某地运到某地,朝廷便与他完结运输费。”
“木引粮引便与最后的运输费挂钩,本身便有了国债的性质。”
万历皇帝思索半晌,总算明白了。
越想越是点头。
大明对于这种类型的国债并不陌生。
“引子”非常好用。
这东西不只可以支取今年的份额。
大明开出的“盐引”经常是预支未来几年的盐产量,其实相当于长期国债。
而木引、粮引也可以有同样方法。
一口气把未来十年的漕运引子发放出去。
自然会有市场去炒作。
就像王文龙前世各国发行的国债一样,随着国家发展数量的多寡,市场上不同期限的国债价格也会不断波动。
越接近木引、粮引票面交割的日期,引子价格也会越接近票面价格加上最后的利润。
但漕运涉及的事情太多,仅仅是把生意分包出去,显然还不够。
王文龙继续说: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