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图和徐光启身处大明,从没有用外国人的视角看过科举制度,了。
现在一听只觉得既陌生又有趣。
“照这欧洲人的说法,科举还真是最优秀的制度。”徐光启笑着说道。
王图却是连连摇头:“他们是隔了一层看不真切,只看见了科举选拔出的官员,却不知地方上的治理又要受小吏的蒙蔽、大户的掣肘。读了再多圣贤书,治理地方又有几成能造圣贤的路子去做?”
“两位说的都对,”王文龙笑着说:“欧洲人如此评价科举,是因为他们的读书人受到了世袭贵族、军阀、教士的压迫,所以十分羡慕没有这些权力阶层压迫的科举制度。”
“至于我们觉得科举有种种问题,则是因为我们身处这制度之中,也见到了这个制度的弊病。又认为没有规则,不拘一格降人才来的好了。”
王图问:“建阳以为,科举好还是不好呢?”
“不是科举的问题,”王文龙摇头说:“国朝初年,官员皆出自国子监,没说什么科举,官员选用全靠门路关系,政策却能上传下达。如今,种种制度都渐趋完备,政策反而不能实行。”
“这其实是因为地方上有了吏员,有了大户,就是京城里,岂不是家家的势力各派的背景叠床架屋?国朝之初,哪里有这些势力?有了这些势力,每个势力便添一条规矩,行政效率只会越来越低,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损耗也会被各派势力弄得越来越高。”
“这些规矩反而成为了损害政治运行的问题了。”
“一针见血啊!”徐光启连连点头,“以前总听说各种制度复杂,有时又觉得没有制度,天下如何能够行事,两者之间的矛盾,根本其实在于制度是否阻碍了做事。”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