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更方便你寻找‘灵感’。”
康妙玟点头, “你说的对极了, 我要改变我的记录方法。”
5月的巴黎已经相当暖和,格罗莫夫穿了一件细条纹衬衫、一件薄西装、不?同色的一条深黑色西装长裤。康妙玟则穿了一件宽松的蓝色薄毛衣和水磨蓝牛仔裤, 穿了一双浅筒皮靴。
森林绿意盎然,林中小路是几十年来的教授们以及学生们踩踏出来的,还有那些访问学者, 几乎每个人都喜欢有事没事到森林里走一走。
康妙玟觉得这很科学, 森林是天?然氧吧, 动脑子的人会喜欢含氧量稍高的地区。
格罗莫夫回?忆自己的求学时光, 在苏联他?接受了高等教育,苏联的数学也一直很强, 名师辈出。但因为种种原因,最?后他?还是没有留在祖国, 先是来了巴黎,又去了美国,最?后再次到了法国。数学是没有国界的,数学家?却是有国籍的, 他?做了艰难的选择,认为留在法国才最?适合他?。
现在年轻的条件比他?当年好得多了,可以有更多选择, 作为一个“人”,可以有选择才是最?重?要的。人终归只是一个人, 一切选择要以自己为主,报效国家?当然好,可如果能有更好的发展,当然要选择最?好的那个方向。
康妙玟琢磨着格罗莫夫这是有感而发呀。
移民在现代社会不?算什么,数学界多得是原籍a国但最?后入籍b国的,比如二?战期间多少欧洲的科学文化艺术大佬去了英国和美国,特别?是美国,抢人才不?遗余力(美国佬抢什么都不?遗余力);而在二?战之后逆流返回?中国建设国家?的那一批大佬就显得那么的与众不?同,他?们可是冒着生命危险、放弃了美国提供的优厚待遇投奔新?中国的,因此更加难能可贵。
中国目前在欧洲人心中还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因此格罗莫夫想说服她?留在法国。确实,法国的研究氛围比美国更好,之所?以美国单看科技能力更强大,还是因为有人口优势,法国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