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时只道是寻常。
丁蕙如不为难他,她想,人生况味多相似,给点时间,许多感受也就慢慢淡化了。
准备多时的绣品拍卖将至,因最后压轴为苏绣《少女乞巧图》,此次拍卖主题便借了杜牧诗,直接定为“秋光扑流萤”。为呼应主题,丁蕙如还向上次认识的织绣村妇定制了一批绣扇,免费赠予每位买受人。
绣品不在精致,重点是想给各位展现诚心。年底是她最重要的明清家具专项,但盼着能够借此招徕一些愿意捧场的顾客。
陈喻夸她做事用心,也开始带着她认识一些难以接触的人物。言谈间仍有掩光之意,丁蕙如也明白,她多留一手,其实也是保护自己。
陈喻手下带过不少拍卖师,清一色的俊秀昂扬,清冷者艳丽者皆有,与丁蕙如同期的两位,亦是个顶个的好看。有人说陈喻是养了个盘丝洞,懂得利用姿色。只有陈喻自己明白,这一行,美貌是资源也是负担。
但凡她想要带出一个好拍卖师,都得手把手教着,再一个接一个地领着去见人。有钱人手段多,甜言蜜语哄着做情人,没多久又一拍两散。曾有两个好苗子就是如此毁了,自那以后,陈喻格外护犊子。丁蕙如明了她的心思,从来不怨她藏着掖着。
“秋光扑流萤”的拍卖时间定在农历七月初七,正是乞巧节,来参加的多是成双成对,就连陈祐也拎着祝熹过来长见识。李冬青和林敢来得晚了,还被他数落不守时,她一边道歉一边感慨,你还真是有点德国血统啊!
今天推进顺利,拍到《少女乞巧图》时周霄映还亲临拍卖场,给这幅画抬了抬价。这幅绣品原是苏南宅子一个老太太亲绣给小孙女的嫁妆,战火年代烧了边角,价格有损,如今孙女家中有事有钱,才送来拍卖。她做了中间人,来凑个热闹。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