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这是多少只鸭子?猪你们也捐?”
“你们大队再舍得, 万一惹得社员不满咋整?”
他们话里话外, 都泛着酸气。
赵新山骄傲, “这可不是我们大队干部们舍得, 是社员们舍得, 我们赵村儿大队的社员自发地、积极踊跃地捐钱捐物!”
“土豆量大,容易饱腹,关键时候能当粮食的,有点儿涩的怕啥。”
“肉吃了有劲儿,还能补身体,那些官兵,也都是爹妈生养的娃,好多也都是咱们农村娃,我们心疼他们辛苦!”
其他大队的干部们转头暗暗嘀咕:
“我们村儿土豆也多,咋没想到这些?”
“我们村儿也光拿粮了。”
“谁有他们赵村儿大队鬼主意多,也不知道通个信儿……”
“谁不说是,现在回去起土豆也来不及了,耽误多少人吃饱饭!”
这些大队嘴上说赵村儿大队,实际捐的物资也都不遑多让。
看各个大队的物资数量,不能只看多少。
每个大队的土地和人数不一样,捐东西有多有少,平均下来,其实大差不差,都尽了力。
连段书记和吴主任都没想到,整个双山公社会筹集到这么多的物资。
双山公社是一个奋发向上、知恩图报的有温度的集体。
他们淋过雨,受到过温暖,也愿意为同胞撑伞。
而双山公社只是一个省的一隅,一个小小的缩影,同一时间,每个省都在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