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巨鹿、建兴两郡军事。乞活军也纳入晋军的正式编制,可拿大晋朝廷的粮饷。
而李农则将乞活军更换为晋军旗帜,正式向羯人宣战,并在秋收之后,出兵袭扰襄国,牵制襄国的羯赵兵马。
………………
等到王猛回到邺城时,此时已是农历九月份。
有了乞活军这只生力军震慑襄国,司马珂则更加稳操胜券,故此并不急着攻城,反而让庾翼安排荆州军做好割麦的事宜。
而邺城之内,石遵的日子却是一天比一天艰难。城外的援兵一直没见踪影,或许根本就不会有援军,而城内的粮草则一天天的消耗。恐怕再过一个多月,城内的百姓就要到易子而食的地步。
关键的是,当初春秋时期的宋国人就是易子而食、析骨而炊也不投降,那是全城人同仇敌忾,但是如今邺城之内,聚集了各族之人,并非都跟羯人一条心。
先不说近二十万的汉人,就是那十万的羌、氐、鲜卑、匈奴等杂胡,也没有誓死抵抗的心思。邺城在晋军手里,还是在羯人手里,跟他们关系不大。更为重要的是,晋军历来只杀羯人,对其他杂胡都是网开一面,所以就算落到晋军手中,也没有什么,总好过饿死在邺城。
而近二十万的汉人,早就在日思夜盼晋军能够破城,早日回归汉人的统治。除了个别的石赵政权的死忠粉,许多士族其实暗地里已经在开始串联。若非害怕石遵的屠刀,恐怕早就蠢蠢欲动,甚至与晋军里应外合了。
除了汉人,数万的羌人,一样令石遵极为头疼。无论是枋头之战,还是荡河之战,姚弋仲都是一击即溃,而且兵力几乎完好无缺,其实已经很明显了,羌人就是在图谋自保。一旦真的到了粮草尽绝之时,就是羌人倒戈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