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刘厂长郑重的点头,她又道,“您认识报社的人吗?这次成交这么大的订单,还是创外汇,应该让群众们都知道才是。”
刘厂长迟疑道,“这……不用吧?接下来还有那么多事儿要忙。”
王青青细细解释道,“这会儿人们了解时事基本就是靠着报纸,如果咱们这次事情上了报纸,不就相当于给自行车厂打了广告了么,到时候哪还用发愁没有订单的问题?”
刘厂长恍然大悟,“哎呀,我真是老糊涂了,怎么没想到这个办法呢!我妻子的弟弟就在工人日报社上班,我一会儿就给他打个电话。”
对于刘厂长这种情况,王青青倒是能理解。
他们这批领导干部,都是从计划经济时代走过来的,做什么都有国家兜底,思维还没有转变过来呢!
不然八九十年代,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国营厂子会破产下岗了。
说到底,还是制度老旧,思维跟不上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而被淘汰了!
*
王青青在这边忙着忽悠麦克斯下单,而焦处长那边也在做着同样的事儿。
这说起来跟王青青还挺有渊源的。
瑞国这次过来的人,是被上面花了很大代价请过来的,国家虽然军械研发进步很大。
但是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跟西方差距很明显。
英美这些国家视华国为眼中钉,一直对他们进行技术封锁,国家发展过程实在不顺利。
这瑞国虽然是一个小国,但是在军械制造方面,放眼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
而且这个国家没有那么排斥华国,还是有很大机会从他们那儿买些军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