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虽然对其真实目的有些怀疑,但既然都已经听说了这件事,又能改变两头大象的命运,基普加各夫妇也不吝于提供帮助,指点买主去联系一位运营散养式救助中心的同行。
这个救助中心和瓦哈里营地之间只隔着十几公里的距离,双方建立有密切的合作关系,瓦哈里向对方转运过几头受伤、患病的小象,对方也向瓦哈里转运过许多被救助的小象,是一个好去处。
事情也的确像这样发展。
在六头小象上车被运往港口的时候,一辆货车开入了白色社区,与此同时,背景故事像病毒也在网上迅猛传播,非洲象得到了更适合生活的环境,买主得到了满足感和声名,皆大欢喜。
据说后续救助中心还收到了一笔相当高的赞助费用,但那时基普加各夫妇已经没空去关心了,小象很快就会运达,他们必须做好准备。
从项目成立开始,瓦哈里陆陆续续往野外放归了十六头非洲象,除了最开始以家族形式放出去的七头,另外九头都是后来加入的。因为象群的主要活动范围就在营地附近,在旱季还会回来接受投喂,因此它们和剩下十二头小象也关系不错。
今年,瓦哈里计划再放归几头小象。
按道理说还可以用老办法,但基普加各夫妇难得地有些犹豫:营地周边并不是什么“真空区”,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又有其他象群的竞争,又有繁衍的增员,这个大象群差不多已经达到了极限,接下来应该往更远的地方放归才合适。
可是问题来了——
家族,家族,既然是家族,就得有一个族长。
人工打造的非洲象家族缺乏正常家族的世代阶梯,在营地里,小象们可以像兄弟姐妹一样相处,可到了野外,就必须要有一个权威的声音。
岁数达标的五头小象里压根就没有核心角色,让它们跟着以前一起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